1968年,馬丁.路德.金恩博士(Martin Luther King, Jr.)遭到暗殺,重挫了黑人民權運動。
在金恩博士被暗殺的這年,一位曾經身陷囹獄的黑人,出版了一本書,《冰上靈魂》(Soul on Ice)。作者是埃爾德里奇.柯利佛(Eldridge Cleaver),當時他才33歲,已在牢獄度過十餘年頭。《冰上靈魂》是柯利佛的獄中憶述和雜記。他從自己犯罪和坐牢的經驗寫起,穿過這段回憶而開展出的觀察,則是環繞著美國社會中的種族、性別關係問題,乃至資本主義構築的社會階層和全球經濟、權力結構。……
《冰上靈魂》寫出黑人生活在殖民體制裡的蒼白與無力,也呈現了黑人如何在這重層壓迫的世界中,建立己身之認同感,認識自己究竟是誰(who I am)。這兩個主題,應就是這場運動中最為人關心的議題。《冰上靈魂》甫一出版,便引起廣泛的注意,更成為黑人民權運動中的經典名著。2013年《紐約時報》的書評專欄,就將之評為1968年「傑出且饒富啓發性」的一本書。
60年代的世界,是年輕人躁動的世界。美國的黑人,正透過場場社會運動,探尋、形塑己身之認同;臺灣的年輕人,亦正熱切地認識世界上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情,要改變自己深愛的故鄉。可惜的是,在政治、文化禁錮的鐵幕下,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管道,始終是受限,甚至變調的。《冰上靈魂》曾經有機會讓臺灣人認識太平洋彼端發生的種族歧視、殖民壓迫,或許還可促進臺人反思認同問題。可惜的是,「皇家出版社」雖於1971年翻譯出版了此書,最終仍逃不過黨國的查禁。理由僅為「混淆視聽,足以影響民心士氣」。
然而,在這本禁書外,還有更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,牽動著臺灣認識黑人民權運動的視野。70年代,國民黨政府注意到一個美國的左傾黑人運動團體,黑豹黨(Black Panther Party)。6、70年代之交,黑豹黨人已取代金恩博士,成為黑人社群的新英雄,他們一手拿槍捍衛自己的權力,一手則在黑人社區做些社會服務,意圖重建黑人社區。他們信奉社會主義,甚至閱讀登載毛語錄的「小紅書」,意欲串聯黑人和被剝削階級,共同反抗資本主義體系。他們象徵了黑人民權運動的另一階段,和「非暴力」口號分道揚鑣,呼喊屬於自己族群的「黑人權力」。重獲自由的柯利佛,就曾為黑豹黨的重要領袖之一。
1969年12月的《中國時報》,登載一則美國僑界新聞「紅衛兵與黑豹黨合流.搗亂華僑社會.舊金山有黃仁俊領導.粉碎共匪陰謀」。事情發生在春節時分,舊金山的中國城,突然出現了一座毛澤東像、「汚腥旗」(五星旗)以及紅衛兵標語。這位黃仁俊先生,是中華商會的總會長,亦為國民黨的國大代表。當地僑胞以「老黃忠」此一稱號,形容他的「愛國」和「勇武」。面對共匪和黑豹黨等「殺人越貨」、「無惡不作」的「流氓組織」的合作,「老黃忠」當仁不讓,率領一眾愛國僑胞,拉倒毛匪像,撕毀了「汚腥旗」。……
http://gushi.tw/archives/1262